抗血管生成药物乐伐替尼(又叫仑伐替尼)是主要作用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4、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α等受体上的一种口服多靶点酪氨激酶抑制剂。这些受体在癌细胞中过度表达,引起肿瘤细胞的侵袭性生长和晚期转移。2015年乐伐替尼/仑伐替尼在美国、欧洲及日本上市,用于治疗侵袭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并于2016年在美国和欧洲获得批准与依维莫司联合用药,治疗既往使用过靶向药物治疗的晚期肾细胞癌患者。
原发性肝癌致死率居全球第4位,高居我国第2位。2018年以前对于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一线用药只有索拉非尼,但由于其总体有效率仅为2.3%,且随服药时间的增加其耐药性及难以忍受的不良反应也限制了晚期肝癌患者的使用,更多可替代索拉非尼的一线用药中已进行到Ⅲ期临床试验的舒尼替尼、布立替尼、利尼伐尼、厄洛替尼联合索拉非尼等最终均无阳性结论产生。仅Kudo等在2018年发表的多中心、随机、双盲Ⅲ期临床非劣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乐伐替尼/仑伐替尼不劣于索拉非尼。2018年8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乐伐替尼/仑伐替尼可用于晚期肝癌患者的一线治疗。基于REFLECT(Ⅲ期临床试验)中国亚组试验结果,乐伐替尼于2018年9月正式在国内获批上市,用于晚期肝癌的一线治疗。乐伐替尼成为索拉非尼上市10年来一线用药的可替代药物,也在我国使用近5年,现从乐伐替尼单药应用的前期研究到国外现况进行分析,探究乐伐替尼单药、联合免疫及联合微创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作用。
从乐伐替尼/仑伐替尼非劣性Ⅲ期临床试验开始,肝癌的系统治疗药物呈现出复杂多样,从唯一一线用药索拉非尼到乐伐替尼的上市,但对于如何选择多种一线药物作为患者最适的治疗方案尚无明确指南。目前已有乐伐替尼或索拉非尼的生物学标记物假说预测药物疗效,但还需与真实的临床试验相结合。考虑肝癌患者较为复杂的肝功能,药物剂量是首要考虑的问题,提高药物口服剂量带来的获益更多还是会额外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2020年ASCO发布的乐伐替尼/仑伐替尼联合免疫治疗研究结果表明,乐伐替尼联合免疫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免疫治疗在诸多类型癌症患者中的获益明显,肝癌免疫基础研究也表明,免疫治疗会增加晚期肝癌的治疗获益,免疫治疗联合TKI的方式在未来可能逐渐成为一线用药,且乐伐替尼/仑伐替尼的基础研究表明相较于其他TKI类药物更适合联合免疫治疗,但仍需临床试验的结果证实。更多信息可添加康安顾问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