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CV),属黄病毒科,为单股正链RNA病毒。1989首次被发现,呈全球性流行态势,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丙肝的主要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与丙肝患者亲密接触或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由于丙肝具有高隐匿、高漏诊、高慢性化特点,应加强丙肝的筛查。根据我国疾控中心(CDC)数据,每年上报的丙肝患者数量在20万左右。
丙肝病毒携带者早期并没有明显症状,除非对丙肝高危人群进行“精准筛查”,否则无从进行确诊。国外的一些多中心调查显示HCV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感染率为16.3%~32.1%,我国大陆地区报道的血液透析患者抗-HCV阳性率为25%~80%。有研究表明,每输1单位血,丙型肝炎感染的危险性增加1.8%,透析次数每增加100次,感染丙型肝炎的危险性增加6.1%。
检验丙肝主要有“三驾马车”:1)HCV抗体检测:血清学检测丙肝病毒抗体(抗-HCV),用于筛查与诊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注意事项:阴性结果不足以排除慢性HCV感染。2)HCV抗原检测:HCV核心抗原于HCV感染后12-15d即可检测到,较抗-HCV出现提前5-7周。因此HCV核心抗原筛查可作为HCV感染的早期诊断。3)HCV-RNA检测:HCV-RNA阳性者提示病毒复制。急性HCV感染暴露2周内,可在血清中检测到HCV-RNA。HCV病毒核酸的定量检测在一定程度上能反应肝脏炎症活动程度。
详情请访问 丙肝 https://www.kangantu.com/
请简单描述您的疾病情况,我们会有专业的医学博士免费为您解答问题(24小时内进行电话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