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剂的问世显著改善了ALK融合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格局和预后。洛拉替尼(lorlatinib)是 ROS1 和 ALK 受体酪氨酸激酶的一种口服大环三磷酸腺苷竞争性小分子抑制剂。在克唑替尼、阿来替尼、塞瑞替尼和 Brigatinib 耐药的 ALK 获得性突变中,洛拉替尼(lorlatinib)显示出强效和选择性抑制活性,并能够穿透血脑屏障,在 2018 年度已经在美国和日本获批上市,2019 年在欧洲获批。截至到2023 年1 月 18 日,洛拉替尼(lorlatinib)已被纳入到我国国家医保。
2022年4月29日,洛拉替尼(lorlatinib)在中国获批上市,用于治疗ALK阳性晚期 NSCLC,这也是国内首款获批的第三代ALK抑制剂。与第一、二代ALK TKIs相比,洛拉替尼(lorlatinib)对已知ALK耐药突变的覆盖更广,并且具有良好的中枢神经系统(CNS)穿透性。在一项全球Ⅰ期和Ⅱ期研究(NCT01970865)中,洛拉替尼在初治患者或经克唑替尼、第二代ALK TKI或最多3种ALK TKI治疗后疾病进展的患者中达到了经证实的客观缓解的主要终点,且展现出较强的总体和颅内(IC)活性。
在2021年的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陆舜教授口头报告了中国专家牵头并在中国开展的三代ALK抑制剂洛拉替尼(Lorlatinib)后线治疗中国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Ⅱ期研究结果。
该项研究以探索洛拉替尼(lorlatinib)在经治患者中的治疗结果为目的共纳入109例患者,队列1(n=67):既往克唑替尼治疗;队列2(n=42):除克唑替尼外的一种ALK TKI(±既往克唑替尼治疗)。在仅接受过克唑替尼治疗的第一个队列当中,颅内ORR为80.6%,其中完全缓解(CR)率可以高达53%,中位颅内反应持续时间(DOR)尚未达到。第二个队列也就是在克唑替尼之外的ALK抑制剂治疗失败的患者中,颅内ORR也能达到47.6%,CR率可以达到28.6%。这种显著的颅内反应和CR率再次证明了洛拉替尼卓越的透脑性能。另外药物总体安全性良好,3~4级毒副反应并不严重。这些结果表示洛拉替尼在中国患者人群中对颅内病灶和颅外病灶的控制都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显示了非常好的后线治疗疗效。
同时,一项全球一线研究结果显示,洛拉替尼(lorlatinib)除治疗脑转移外,还可能有效预防CNS进展,并且在接受过后线治疗的中国患者中也是如此。在基线有脑转移的中国患者中,队列1或队列2的iPFS均未达到(NR)。
安全性方面,本研究的结果与全球Ⅱ期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整体可控,因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导致的停药数量较少,且无治疗相关死亡。本研究中CNS AE的发生率较低(6.4%)。本研究验证了洛拉替尼(lorlatinib)在既往经治的晚期ALK阳性NSCLC患者中疗效优异,全球Ⅰ期/Ⅱ期研究中显示的临床获益可延伸至中国患者人群,安全性特征与既往全球研究一致,说明其耐受性良好,或成为晚期ALK阳性NSCLC患者二线治疗优选。更多劳拉替尼信息可添加下方康安顾问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