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拉替尼(国内又叫洛拉替尼,商品名:博瑞纳)是第三代ALK抑制剂,其被研发时就有两大目标,一个是更强的CNS穿透能力,另一个就是尽可能多的克服克唑替尼治疗产生的获得性ALK耐药突变。因此,劳拉替尼是肿瘤学领域获批的首个具有高CNS浓度的大环化合物。
在6种已获批的ALK TKI中,劳拉替尼对野生型ALK激酶最有效,无论是EML4-ALK变体1还是变体3(两种最常见的EML4-ALK变体)。EML4-ALK变体3对ALK TKI的敏感性较低,可能是由于其更紧凑的蛋白质构象导致了更高的细胞内蛋白质稳定性。此外,劳拉替尼除了对溶剂前沿突变ALK G1202R最有效外,还对获得性ALK耐药突变具有最广泛的抑制活性。
在获得1A类推荐的三种ALK TKI中,劳拉替尼游离药物分数最高
劳拉替尼1期药代动力学(PK)研究表明,劳拉替尼游离血浆未结合分数约为34%,而阿来替尼为< 1%,布格替尼约为9%。未结合药物部分是药物与靶激酶相互作用并穿透CNS的活性部分。
劳拉替尼实现高CSF浓度(CSF/血浆比0.77)
基于1-2 期试验研究中5名患者的脑脊液(CSF)浓度,劳拉替尼的游离CSF/游离血浆比约为0.77.根据来自1-2期试验的所有个体PK数据,对于所有100mg每日一次的患者,但不到一半的已知ALK G1202R突变的患者,游离劳拉替尼的预计CSF浓度远高于抑制野生型ALK激酶所需的水平。这些结果提示,一线使用劳拉替尼治疗或可防止ALK+肿瘤细胞在CNS积累,而使用劳拉替尼后下一代ALK TKI可能使其对溶剂前沿突变ALK A1202R占主导地位的ALK+ NSCLC疗效严重受限。
CROWN初步数据
CROWN公布初步数据时,劳拉替尼组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8.3个月,克唑替尼组为14.8个月。盲法独立审查委员会(BIRC)评估的PFS报告风险比(HR)为0.28(95%置信区间 [CI]:0.19–0.41;P < 0.001)。重要的是,所有亚组分析均显示劳拉替尼治疗的PFS显著优于克唑替尼,包括基线有(HR = 0.20;95% CI:0.10 – 0.43)或无(HR = 0.32;95% CI:0.20 – 0.42)CNS转移的患者都获益于劳拉替尼治疗。更多信息可添加下方康安顾问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