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K融合突变是肺癌患者的一种基因类型,约占我国肺癌患者总数的3%-11%,由于该类型肺癌对于ALK抑制剂均较敏感,所以靶向治疗可以获得不错的治疗效果。劳拉替尼(Lorlatinib)是第三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此前已获批用于一线治疗ALK阳性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劳拉替尼(Lorlatinib)治疗实例
一名无任何吸烟史的76岁女性患者,被诊断为Ⅳ期ALK重排肺腺癌,包括胸膜播散和肝转移。由于胸膜病变的进展,开始使接受阿来替尼治疗,2年后改用克唑替尼。一个月后,因恶心而中断克唑替尼治疗,并开始使用色瑞替尼。此后多次改变治疗方案,但病情依然出现进展。
后来该患者接受劳拉替尼(Lorlatinib)治疗,1个月后,多发结节明显改善,软脑膜异常强化消失,继续治疗后神经症状基本得到缓解,脑核磁共振成像显示多发性脑转移明显消退。
劳拉替尼(Lorlatinib)是一种第三代ALK抑制剂,属于ALK/ROS1双靶点抑制剂。虽然许多ALK阳性转移性NSCLC患者最初对TKI治疗有反应,然而耐药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劳拉替尼可有效对抗各类ALK继发的耐药基因突变,并且有较强的中枢神经系统渗透性,保持脑组织中较高的血药浓度。
CROWN是一项全球性、3期、随机、开放标签、平行双组试验。结果显示,劳拉替尼(Lorlatinib)和克唑替尼的确诊客观有效率(ORR)分别为76%(95%CI,68-83)和58%(95%CI,49-66)。此外,与克唑替尼相比,劳拉替尼Lorbrena显示颅内活性增加。在劳拉替尼组,96%(95%CI,91-98)的人在12个月时没有中枢神经系统(CNS)进展,而在克唑替尼组,这一比例为60%(95%CI,49-69)(HR 0.07:95%CI,0.03-0.17)。在出现可测量的脑转移的患者中(n=30),劳拉替尼(Lorlatinib)组颅内ORR为82%(95%CI,57~96.n=14),克唑替尼组为23%(95%CI,5~54.n=3);颅内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1%和8%。更多劳拉替尼信息可添加下方康安顾问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