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上市的治疗乙型肝炎的口服抗病毒药物中,根据药物的结构类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核苷类似物,另一类是核苷酸类似物。二者在结构上的区别是前者分子量比较小,而后者分子量较大。因为这些药物都是通过肾脏排出体外的,而分子量较大的核苷酸类似物在通过肾脏时对肾脏的损伤作用就会比核苷类似物要严重得多,所以这类药物的肾脏毒性也就更大一些。也就是说,一旦出现核苷酸类似物导致的肾损伤,早期所表现出的往往是缓慢进展的肾小管重吸收障碍。在刚刚开始的1-2年里面,患者可能感觉不到任何症状,只是在做血液电解质检查的时候会发现血液里的磷元素有所下降。
恩替卡韦属于核苷类似物一类的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它的分子量仅有295.3,这使得恩替卡韦具有更好的肾脏安全性,几乎不会影响肾小管对电解质的重吸收作用,从而保证了长期服用过程中不会发生低磷血症和骨骼方面的不良反应。正因为恩替卡韦对肾脏和骨骼具有良好的安全性,2017年6月,恩替卡韦片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可用于治疗2岁以上的儿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在欧美乙型肝炎防治指南里,将强效、低耐药的口服抗病毒药物作为一线药物推荐给初始治疗患者。在我国2015年乙肝防治指南里,虽然没有使用“一线药物”这一表达方式,但也将恩替卡韦作为“初始治疗患者的优先推荐药物”之一。之所以优先推荐恩替卡韦,一方面是由于该药具有强大的抗病毒效应和极低的耐药变异发生率,从而保证了长期治疗过程中对乙肝病毒的最大限度控制,使患者的肝脏长期获益;另一方面,恩替卡韦的安全性更高,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几乎不会对肾脏和骨骼造成任何毒副作用,也是其成为一线治疗药物的关键所在。
详情请访问 乙肝 https://hbv.kangantu.com/
请简单描述您的疾病情况,我们会有专业的医学博士免费为您解答问题(24小时内进行电话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