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未分化癌(ATC)发病率虽低,但死亡率极高,患者中位生存期仅3-5月。由于ATC患者确诊时往往已处于局灶晚期或伴发远处转移,无法进行手术。而细胞毒性化疗也无法延长患者生存期。因此,针对ATC的治疗十分困难。目前,靶向治疗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代表药乐伐替尼/仑伐替尼在II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可观的治疗效果。但在临床试验之外,其疗效性和安全性仍不明确。在真实世界研究中,评估乐伐替尼治疗晚期ATC的临床疗效性和安全性。
这是一项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分别从韩国四家医院纳入年龄>18岁、经病理学确认为ATC并接受乐伐替尼/仑伐替尼治疗的14名患者。依据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V1.1评估治疗反应率,并分析无进展生存期(PFS)以及总体生存期(OS)。在患者第一次满足治疗反应性的标准后,间隔至少≥4周再次测量靶灶,并记录体积的变化。
安全性指标包括血、尿和生化检查、生命体征、心电图和不良事件(AEs)。AEs按照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颁布的不良反应通用术语标准(CTCAE)V4.0分级。
注:客观缓解率(ORR)是指经历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的患者比例。疾病控制率(DCR)和临床获益率(CBR)均指达到CR、PR和疾病稳定状态(SD)的患者比例。但DCR的SD至少≥3周,CBR的SD至少≥11周。
结果:
(1)14例患者中,有10例为完全新发ATC,有4例是从分化型甲状腺癌转化而来(3例转化自甲状腺乳头状癌,1例转化自低分化型甲状腺癌)。中位随访6.7月。患者每日接受乐伐替尼的中位剂量为13 mg。
(2)ORR、DCR、CBR分别是29%(4/14)、93%(13/14)和71%(10/14)。分别有29%(4/14)、64%(9/14)的患者达到PR和SD。1例出现疾病进展。中位PFS和OS分别为5.7个月(95% CI, 2.2-8.3)和6.7个月(95% CI, 3.0-8.4)。
(2)93%(13/14)患者的肿瘤负荷减轻。靶灶直径总和与基线相比,中位百分比缩小15.8%。
(3)大部分患者出现的AEs可控。最常见的是高血压(86%)、食欲不振(86%)、疲劳或乏力(79%)、蛋白尿(79%)和甲状腺功能减退(79%)。50% AEs为3级或4级。但出现2例危及生命的AEs,其中1例因气管穿孔接受皮瓣手术,另1名死于气胸和纵隔气肿。
该项多中心的真实世界研究表明,乐伐替尼/仑伐替尼治疗晚期ATC的临床有效性有限。虽然它可以有效减轻肿瘤负荷,但并未带来显著的生存获益。虽然大部分AEs可控,但其中一例致死性AEs与肿瘤快速缩小有关。未来还需更多研究进一步明确乐伐替尼治疗晚期ATC的疗效和最佳剂量。更多信息可添加康安顾问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