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拉替尼(Lorlatinib)的总体耐受性良好,其独特的不良反应包括高脂血症、中枢神经系统反应(CNS AE)周围神经病变、水肿、体重增加、肝毒性、高血压、高血糖、房室传导阻滞、间质性肺炎病。这些不良反应多为轻至中度,通常可以通过剂量调整和/或标准医疗干预即可管理,很少导致永久性停药。
CROWN研究随访3年时,劳拉替尼(Lorlatinib)治疗安全性结果与期中分析结果相似,没有出现新的安全性事件。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分析中,劳拉替尼(Lorlatinib)主要集中于血脂代谢异常,而这一点通过降脂治疗或用药剂量的调整即可得到有效缓解,且在劳拉替尼(Lorlatinib)组中因不良事件所至永久性停药率仅为7.4%,低于克唑替尼组的9.9%。
至于临床上比较关注的CNS AE,中国陆舜教授的劳拉替尼(Lorlatinib)研究显示,中国患者使用劳拉替尼(Lorlatinib)治疗CNS AE发生率仅6.4%,和全球数据35%相比发生率并不是很高。CROWN研究长期分析显示,CNS AE多为1-2级,且发生率在3年内下降,3年后仅2例(2%)发生1级CNS AE;且CNS AE累计发生率整体呈下降趋势,说明CNS缓解情况逐渐好转。
面对CNS AE,启动治疗前应与患者、家属以及照护者沟通,告知若患者出现思考障碍、情绪变化、幻觉、癫痫、言语或睡眠变化等时需立即报告。治疗前和治疗期间定期通过影像学监测CNS状态(开始治疗后每6周一次直至30个月,之后每3个月一次)。若患者有精神病史,那么需评估其既往治疗方案以及最末次用药与开始劳拉替尼(Lorlatinib)的时间间隔。出现CNS反应时,应根据严重程度调整劳拉替尼(Lorlatinib)剂量。大多数CNS AE能够在调整剂量或不进行临床干预的情况下缓解。剂量调整是CNS AE的有效管理方式,且不影响疗效。若CNS反应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则有必要进行治疗干预,需根据药物相互作用来选择对劳拉替尼(Lorlatinib)影响最小的精神科药物。
同时,2021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大会公布的一项研究也探讨了CROWN研究中,劳拉替尼(Lorlatinib)剂量调整对既往未接受过治疗的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CNS AE影响。结果显示,在劳拉替尼(Lorlatinib)CNS AE中,绝大多数为1级(62%)和2级(29%),不到10%为3级,无4/5级CNS AE发生,其中53%的患者CNS AE可自行痊愈。23%的CNS AE通过剂量调整±合并用药进行了干预,其中75%的患者CNS AE可痊愈。
此外,患者报告结局(PROs)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治疗药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在2023年ESMO年会中,一项CROWN研究PROs分析数据更新探讨了劳拉替尼(Lorlatinib)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价值。研究结果显示,36个月随访结束时PRO完成率≥95.6%,劳拉替尼组共计148例患者具有可评估的PRO数据,其中37例基线有脑转移。与此同时,与克唑替尼组相比,劳拉替尼(Lorlatinib)展现出了更强力的脑保护效果:在基线脑转移患者中,劳拉替尼与克唑替尼的颅内进展时间风险比(HR)为0.10.在基线无脑转移的患者中HR为0.02.更多信息可添加康安顾问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