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是药三分毒”,因此治疗期间所产生的不良反应(AE)往往成为了肿瘤患者获得良好疗效的“绊脚石”。EGFR对皮肤生理学有多种作用,包括刺激表皮生长、抑制分化、加速伤口的愈合等。抑制EGFR的活性可导致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的级联反应,因此包括达克替尼(dacomitinib)在内的多数EGFR-TKI均可能引起多种皮肤不良反应。
但对于抗肿瘤治疗而言,真的所有AE都意味着不良预后吗?也不尽然。曾有国外研究报道发现,在接受舒尼替尼治疗的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中,因舒尼替尼所导致的高血压与患者获得更好临床预后相关。此外,今年WCLC所汇报的一项关于达克替尼的ARCHER 1050研究事后分析亦能得到类似提示。
分析结果显示,达克替尼(dacomitinib)治疗中出现≥2级皮肤相关AE的患者,其中位OS与PFS均优于无≥2级皮肤相关AE的患者(PFS:16.0个月 vs. 9.2个月,HR 0.639.95%CI:0.439-0.928.P=0.0086;OS:37.7个月 vs. 21.6个月,HR 0.548.95%CI:0.381-0.789.P=0.0086)。
不仅如此,出现≥2级皮肤相关AE的患者,其客观缓解率(ORR)亦优于无≥2级皮肤相关AE的患者。在出现≥2级皮肤相关AE的患者(n=162)中,有11位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R),119位患者部分缓解(PR),ORR达到了80.2%,而无≥2级皮肤相关AE的患者(n=65)中,仅有1位患者获得CR,39位患者获得PR,ORR为61.5%。
此项研究表明,接受达克替尼(dacomitinib)治疗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若出现≥2级皮肤相关AE或有可能获得更好的疗效,≥2级皮肤相关AE有可能成为患者接受达克替尼治疗的预后标志物,用于预测患者治疗疗效。了解AE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在临床中可以帮助医生正确认识药物AE,给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同时也可以消减患者对于AE的恐惧,增强用药信心。更多信息可添加康安顾问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