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肿瘤细胞是一类非常狡猾的细胞,通过调低或者丢失MHC的表达来避免T细胞的识别,从而逃脱T细胞对它的杀伤作用。为了避开MHC的限制作用,以色列科学家Zelig Eshhar教授发展出第一代CAR-T疗法:找到一种合适的肿瘤相关抗原(TAA),然后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改造T细胞,使之表达TAA相对应的单链抗体(scFv),这样,当带有scFv的T细胞遇到肿瘤细胞时,就能够快速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
但是,第一代CAR-T疗法并不成功,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由于T细胞缺乏双信号的刺激,因此T细胞没有杀伤功能,即使能够识别肿瘤细胞,但也无法消灭细胞。于是,Carl H. June教授就在T细胞上加入4-1BB或者CD28这样一个共刺激信号,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第二代CAR-T疗法。在第二代CAR-T疗法出现不久后,科学家们发现:CD28作为共刺激分子时,T细胞杀伤作用强,但是维持的时间很短;4-1BB作为共刺激分子时,维持时间长,但是T细胞杀伤作用很弱,因此,科学家们就像能否将这两者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呢(如同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结果,第三代CAR-T疗法应运而生。
虽说现在已经发展出第四代,但是目前还没有获得公认,我就简单的介绍下它的设计理念:就是在第三代CAR-T细胞的基础上加入白介素12(IL-12)基因,这样CAR-T细胞就能够分泌IL-12来进一步增强T细胞应答;或者在CAR-T细胞上加入一个自杀基因,当T细胞活化过强或者肿瘤细胞已经消灭时,CAR-T细胞就可以自我毁灭。总体来说,CAR-T疗法目前疗效很好,而且在世界各地都已经很好的应用于临床。但是,人无完人,CAR-T疗法也一样,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攻克。
详情请访问 CAR-T https://www.kangantu.com/cart/
请简单描述您的疾病情况,我们会有专业的医学博士免费为您解答问题(24小时内进行电话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