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ROWN研究中,洛拉替尼(Lorlatinib)治疗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是72%,高于研究对照组克唑替尼的61%,也高于阿来替尼(43%)等第二代ALK靶向药。
洛拉替尼(Lorlatinib)治疗导致的常见副作用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水肿、体重增加、外周神经病变、认知功能异常、贫血、疲劳、高血压、情绪改变、视觉异常等,虽然洛拉替尼治疗的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副作用较少,但高胆固醇、高脂血症和高血压等副作用对心血管的影响,需要医生和患者高度关注。
那如何处理洛拉替尼(Lorlatinib)治疗的副作用?
洛拉替尼常见的副作用与其它ALK靶向药类似,多数程度较轻,如患者出现程度轻微的水肿,消化系统症状,肝功能异常,情绪改变、认知功能异常等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患者一般可自行对症处理,必要时可咨询医生进行处理。
大部分患者接受洛拉替尼治疗后,出现了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因此患者起始治疗阶段应密切监测血脂,出现异常后尽早使用他汀类等降脂药物,必要时进行剂量调整和暂停用药。
妊娠期患者使用洛拉替尼存在一定致畸、流产风险,且服用洛拉替尼会影响激素类避孕药物的效果,患者应充分了解风险,必要时选择正确的避孕措施。
什么样的洛拉替尼(Lorlatinib)副作用要去医院处理?
洛拉替尼治疗如导致较明显的消化系统副作用、肝功能异常、中枢神经系统异常、间质性肺病、心功能异常,患者应入院接受处理。
什么情况下应调整洛拉替尼(Lorlatinib)服用剂量?
对出现2/3级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或一些2级以上副作用(视实际情况由医生决定)的患者,应在副作用缓解后,考虑减量服用洛拉替尼。
初次发生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者,症状恢复或缓解后可按原剂量服用洛拉替尼,症状再次出现则需减量服药。
对出现II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应暂停服用洛拉替尼,直至心电图检查PR间期>0.20秒后减量服药;对首次出现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在暂停服用洛拉替尼,等待症状缓解的同时,可考虑放置心脏起搏器,如患者放置起搏器,则可继续原剂量服用劳拉替尼,未放置起搏器患者需减量服药。
洛拉替尼(Lorlatinib)首次减量可减至每日一次,口服75毫克,第二次减量可减至每日口服50毫克,如患者副作用仍未耐受或缓解,则应彻底停用洛拉替尼。更多信息可添加康安顾问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