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劳拉替尼(lorlatinib)治疗的患者可能出现多种中枢神经系统(CNS)反应,包括癫痫发作、精神影响以及认知功能(如意识、记忆、时空定位、注意力等)、情绪(包括自杀意念)、言语、精神状态和睡眠改变。总体发生率为35%(n=149),至首次发生任何CNS反应的中位时间为1.4个月(n=476)。CNS反应中,认知与情绪影响最为常见,任何级别和3级-4级发生率分别为21%和2%(认知影响)、16%和2%(情绪影响)(n=149),次之为言语和精神影响。认知、情绪、言语和精神影响的至发生中位时间分别为109 d、43 d、49 d和23 d,持续中位时间分别为223 d、143 d、147 d和74 d。CNS反应导致的剂量延迟、减量或永久性终止治疗发生率分别为10%、8%和2.1%(n=476)。如何缓解劳拉替尼CNS副作用?
中国患者中的服用劳拉替尼(lorlatinib)CNS AE发生率(6.4%)低于总人群,认知影响、情绪影响、言语影响发生率分别为2.8%、1.8%、0.9%。大多数CNS AE为治疗相关的,除外言语影响。绝大多数CNS AE为1级或2级,未导致治疗终止。
此外,基于临床专家的经验表明,发生CNS反应的患者常表现为言语模式的改变,减缓为正常语速的75%,也有认知的变化以及情绪的改变,抑郁并不多见。当然,患者的家属或照护者更熟悉其情绪或行为模式,他们更容易觉察患者的变化。
CNS反应可能源于系统性或针对CNS转移灶的治疗(如手术、放疗、药物等)ADR,也可能由肿瘤本身引起,同时也受到临床、心理社会、遗传因素以及认知储备的影响。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可识别或区分新病灶与经治CNS转移灶、既往放疗引起的脑部异常与非肿瘤相关的脑血管病理改变。患者精神状态评估方法包括患者自评量表,如抑郁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简易认知量表Mini-Cog以及开放式与封闭式问卷。语言方面的评估工具通常相对复杂,建议医生注意与患者的沟通,以临床判断为宜。
启动治疗前与患者、家属以及照护者沟通,告知若患者出现思考障碍、情绪变化、幻觉、癫痫、言语或睡眠变化等时需立即报告。劳拉替尼(lorlatinib)治疗前和治疗期间定期通过影像学监测CNS状态(开始治疗后每6周一次直至30个月,之后每3个月一次)。若患者有精神病史,那么需评估其既往治疗方案以及最末次用药与开始劳拉替尼的时间间隔。出现CNS反应时,应根据严重程度调整劳拉替尼剂量。大多数CNS AE能够在调整剂量或不进行临床干预的情况下缓解。剂量调整是CNS AE的有效管理方式,且不影响疗效。研究显示16周内减量与未减量亚组相比,以及相对剂量强度≥平均值与<平均值亚组相比,12个月PFS率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93% vs 89%;90% vs93%)。若CNS反应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则有必要进行治疗干预,需根据药物相互作用来选择对劳拉替尼影响最小的精神科药物。更多关于劳拉替尼的信息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