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肾上腺皮质癌 (ACC) 的患者经常无法通过米托坦(Mitotane)治疗并处理严重的毒性,这标志着预测参数与治疗结果的相关性。确定米托坦在原代 ACC 培养物中的作用,并将敏感性与患者和肿瘤特征相关联。
方法
在 32 种原代 ACC 培养物中,确定了米托坦对细胞生长和皮质醇产生的影响。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评估 RRM1、SOAT1 和 CYP2W1 的表达。
结果
在 50 μM 米托坦下,原代 ACC 培养物中细胞量抑制的中位数百分比为 57%。7名患者被归类为无反应者,14名部分反应者,11名反应者。米托坦抑制应答者细胞数量的平均中位有效浓度 (EC50) 值为 14.2 μM (95% CI, 11.3–17.9),部分应答者为 41.6 μM (95% CI, 33.5–51.8),不能在无应答者中计算。对于无反应者、部分反应者和反应者,产生皮质醇的 ACC 百分比分别为 14%、43% 和 73%(P= 0.068)。米托坦抑制皮质醇的产生,平均 EC50为 1.4 μM(95% CI,0.9–2.1),远低于 EC50关于细胞生长。RRM1、SOAT1 和 CYP2W1 表达水平不能预测米托坦的体外敏感性。
结论
米托坦(Mitotane)对人类原发性 ACC 培养物的直接抗肿瘤作用在患者之间差异很大,反映了患者的异质反应。与其对细胞数量的影响相比,皮质醇在较低浓度下受到抑制。由于米托坦的直接抗肿瘤作用增加,ACC 分泌的皮质醇可能与米托坦敏感性增强有关。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首次证明了米托坦药理学浓度在大量原代人类 ACC 培养物中的直接影响,包括与临床和肿瘤特征的相关性。总体目标是进一步探索对米托坦(Mitotane)反应的潜在预测因素。
ACC 对米托坦的体外反应分类是基于在对应于治疗循环血浆浓度 (14 mg/L, 50 μM) 的米托坦浓度下对细胞量的影响。结果,34% 的患者被归类为有反应者,这与临床数据一致,表明米托坦(Mitotane)对 25-35% 的晚期 ACC 患者有效。我们还表明,治疗浓度的米托坦对 ACC 细胞生长的直接抗肿瘤作用在 ACC 患者之间差异很大。米托坦(Mitotane)降低了所有产生皮质醇的 ACC 中皮质醇的产生,并且通常浓度远低于抑制细胞生长所需的浓度。这种差异表明测量的对患者皮质醇的抑制作用不一定类似于米托坦的抗肿瘤作用。
在 19% 的病例中,体内和体外皮质醇分泌不一致。考虑到只有一小部分肿瘤用于获得原代培养物,差异可能由肿瘤异质性解释。因此,在 ACC 的一个子集中,肿瘤细胞可能在体内最低限度地分泌皮质醇,但不足以通过临床试验进行诊断。产生皮质醇的 ACC在体外和体内的比例在反应组中最高,从部分反应组到无反应组的百分比逐渐降低。皮质醇的产生先前已被确定为 ACC 的负面预后因素,这在我们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总生存期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存在与库欣综合征相关的合并症和/或皮质醇有利于肿瘤进展的免疫抑制作用。关于米托坦的功效与 ACC 产生皮质醇的关系,数据不一致。最近的两项研究报告说,手术后米托坦(Mitotane)治疗仅增加了分泌皮质醇的肿瘤患者的无病生存期,而这在整个患者组中并未出现。产生皮质醇的 ACC 患者对米托坦反应更好的可能解释之一可能是皮质醇分泌减少,同时库欣综合征合并症的改善。然而,我们的体外研究结果,即反应组中产生更多皮质醇的 ACC 的趋势,表明米托坦对分泌皮质醇的 ACC 细胞具有更强的直接抗肿瘤作用。然而,必须承认,小组规模很小。米托坦的确切作用机制尚未得到令人信服的确定,尽管已知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内应激诱导在其作用的基础中起关键作用。肾上腺特异性被认为是由米托坦转化为特别是在肾上腺线粒体中的活性代谢物引起的。一个合理的假设是,考虑到类固醇合成所需的至少三种线粒体细胞色素 P450(CYP11A1、CYP11B1 和 CYP11B2)的存在,产生皮质醇的 ACC 具有增加的线粒体功能。这可能导致产生皮质醇的 ACC 对米托坦的敏感性增加。除了毒性之外,米托坦对类固醇生成的抑制作用是抑制皮质醇和醛固酮生物合成所必需的几种酶的结果,例如 STAR、CYP11A 和 CYP11B 酶。也有人提出 CYP11B1 催化米托坦的初始羟基化步骤,然而,这并没有得到 Germano 等人最近的一份报告的支持。在米托坦作用期间使用 CYP11B1 沉默。
总之,米托坦(Mitotane)对原代 ACC 培养物的直接抗肿瘤作用在患者之间差异很大,对皮质醇产生的抑制作用似乎发生在比对细胞数量的影响低得多的浓度下。由于米托坦的直接抗肿瘤作用增加,ACC 分泌的皮质醇可能与米托坦敏感性增强有关,但需要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得到证实。考虑到单克隆 SOAT1 抗体的潜在优势,应进行进一步研究以阐明 RRM1、SOAT1 和 CYP2W1 表达与米托坦敏感性之间的关系。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更多:
请简单描述您的疾病情况,我们会有专业的医学博士免费为您解答问题(24小时内进行电话回访)